温馨提示:系统会回拨您的电话,请您注意接听!

医院电话
400-670-3899

门诊时间
周一~周日 8:00~17:00

当前位置: 首页> 仁爱医院 > 健康讲堂 > 正文

健康讲堂丨儿科专家范亚可: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怎么办?

2018-10-13 10:10:07    字体大小【小】【中】 【大】

说起手足口病,大部分宝妈应该都不陌生。每年的手足口病进入发病高峰都会引来许多家长的关注和担忧。

根据往年规律,每年3月手足口病疫情开始出现上升,4~7月会迎来较好个发病高峰。在南方省份,除了上述发病高峰外,一般在9-10月还会有一次小高峰。手足口病之所以会引起关注,更多是因为病情恶化导致重症和死亡。

如今进入秋季,正是手足口病的流行期,关于手足口病的一些普遍问题,大申健康讲堂第三期邀请到了上海仁爱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范亚可为大家进行专业讲解。

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各方面问题,范医师讲述了以下内容:

0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就是口腔、手心、脚心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通常有发烧的症状,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及以下的儿童,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也就是“病从口入”。

02哪些人群好发手足口病

本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因学龄期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够完善,5岁以下的幼儿比较常见,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患者的人,也是本病好发人群。

03出现哪些症状需要重视?

①持续高烧不退;

②频繁呕吐;

③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

④精神差,白天过度睡眠,或者容易惊醒、烦躁不安;

⑤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紫;

⑥面色苍灰,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

3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病情在四天以内的,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变化及时就医。

04出现手足口病应如何治疗?

手足口病有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之分。轻症病例一般只需在家护理。万一宝宝中招,家长们也别太着急。对症处理,注意休息,注意隔离。

1家庭护理

①患儿在家隔离两周左右;

②保证患儿足够的休息;

③注意饮食温热,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儿童恢复较好;

④注意隔离消毒。患儿的衣物被褥需单独清洗,用7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可以消毒,奶瓶餐具等煮沸消毒,另外紫外线也有杀菌作用,有阳光照射时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

2伤口护理

手、脚长了疱疹,应保持该区域的清洁和裸露。用温水和轻柔清洗皮肤,并拍干。如果水泡破裂,可以局部涂安尔碘消毒。局部瘙痒可以涂炉甘石洗剂等,手足、肛周水疱破溃时外用莫匹罗星或夫西地酸等预防感染。

05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主要袭击目标为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内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因此,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提前预防。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内,家长少带宝宝去人多的公共场地,尤其要远离生病的患儿。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和休息,防止过度疲劳,提高抵抗力。

日常生活中要牢记15个字的预防方法: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

06打了手足口疫苗就不会再患病吗?

目前可靠的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就是接种疫苗。一般建议在儿童出生六个月到一周岁之间完成接种。国家已经研制出了预防肠道EV71病毒感染的疫苗,能够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不过这种疫苗对其他的病毒感染没有预防作用,且鉴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每一种之间没有互相交叉免疫,所以宝宝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并不意味着终身免疫,其反复感染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点,当宝宝出现过敏症状时,不建议选择在这时候给宝宝注射手足口病疫苗。

07成年人会得手足口病吗?

肠道病毒对于成年人也是易感的。虽然说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但是成人也是可以长手足口病的,而且相对来说成人的手足口病发疹的数量会比儿童更多,症状会更加明显的。

所以如果成人的接触手足口病的病人,也是需要严密观察的,一旦出现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碰到孩子有发热皮疹的情况,如果是手足口病,在家观察病情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如孩子高烧不退,精神不好,或者呼吸急促,嗜睡,抽筋,要及时就医。

医生简介

范亚可/副主任医师

范亚可,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会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潜心研究儿童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疾病,对儿科各种重疑难病具有深厚的功底及丰富临床经验。先后在学术及教育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擅长项目

能熟练诊治小儿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尤其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专家协会

医学会儿童保健学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中华小儿内分泌科学会委员